熬中药的方法 注意四事项保全药性

导读: 1.用锅 2.白开水 3.开盖关盖 4.分药性

中药温和副作用小,相较于药性猛烈的西药而言,中药似乎更受我国居民的喜欢,因为中药不仅药性温和,同时还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可以说大部分中药都没有任何的副作用,但这仅仅是在科学的范畴中,如果熬中药的方法不正确的话,同样会损害人体健康。可以说大部分人在熬中药的时候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误区,那么科学熬中药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用锅

  在熬中药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方面,比如像火、锅,专家提醒大部分中药都必须要用文火熬,但有的药则要猛火时间短。一般情况下需要久熬的多半是滋补药,而猛火时间短药多半是通便药以及伤风感冒药,不同的中药必须要用不同的方式去煎熬。同时在熬中药的时候对锅还有特别的讲究,最好是用砂锅。

  这是因为砂锅受热均匀,在煮药过程中它的滚动就像浪头,不但有撞击力而且还受力均匀。在熬药的时候还可以用筷子不断地搅拌,这样才能够将其中有效的成分全部煎煮出来。

  2.白开水

  在熬中药的时候对水也有一定的讲究,专家提醒,最好是用白开水熬中药。现如今很多人在熬中药的时候都容易走进一个误区,那就是直接接了自来水熬药,这是非常错误的方法。其实熬药的水最好是要把烧开的水晾凉后再使用,这是由于现如今大部分自来水都用氯消毒,虽然已经严格过滤但其中仍然有或多或少的残留物,这些成分会严重影响药效。

  而且在自来水中多半都含有大量的钙、镁离子,这些成分很容易与药材中化合物发生反应,从而严重的影响到药材本身的药性。

  3.开盖关盖

  在熬中药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开盖以及关盖的过程,尤其是一些容易挥发的药材,如果在熬药期间敞开盖子的话就会导致其中的有效成分随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这个时候就会导致药效大打折扣了。还有就是一些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湿类的药物,比如像如薄荷、苏叶、藿香等,这类药物在熬的时候时间千万不能过长,否则的话同样会失去药性。

  而对于一些补益类药物,比如像人参、鹿茸、西洋参等,则最好是放在容器中用小火慢煎久熬,这样才能够让药效充分的析出。同时最好是盖上盖子,以防止药物成分在慢煎久熬中随水蒸气失去了。

  4.分药性

  在熬中药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区分药性,像贝壳类、矿物类、骨甲类等最好是先煎,然后再慢慢熬。专家提醒,这类药物最好是先煎十分钟后再放入其它药物,中医指出有些药方要求煎药时必须后煎的中药,只有这样才能将来其中的药效完全逼出。

  这些都是熬中药的注意事项,了解之后在平时熬中药的时候必须要小心谨慎,否则的话不但会导致药效挥发,甚至还有可能会导致药效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失了药效不说还危害人体健康。

中药一般熬多长时间最好 熬中药的注意事项


虽然现在吃西药比较方便,但中药还是有它独特的魅力,比如副作用小,可以调理身体等。不过中药有它独特的熬制方法以及服用方法,想要发挥最好的效果,就要了解这些知识。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中药一般熬多长时间最好。

中药一般熬多长时间最好

中药煎多长时间需要根据药物的性能来决定。一般滋补类的药物需要小火慢炖,煮开后小火再煎煮30-60分钟左右,这样才能够使药物的药效发挥更好,煎中药的容器一般用砂锅。

熬中药的注意事项

1.煎药的火候

煎煮中药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为“武火”,慢火煎之为“文火”。一般先武后文,即开始用大火,煎沸后改用文火。不同的方剂需用不同的煎煮时间。治疗外感表证的发汗解表药煎煮时间宜短,治疗虚证的滋补药煎煮时间宜长。

2.器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药煎煮最好用陶罐、砂锅或不锈钢器皿等,切忌铁、铝等易腐蚀器皿。

3.用水的选择

一般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用水量应视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及所需的药量等因素来决定,一般以水漫过药物半寸左右为宜。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

4.时间

熬药时间长短直接影响药效。中药煎煮时间从药液煮沸之后开始计时,一般治疗感冒等外感疾病的中药熬10—15分钟即可,补益类中药则需煎煮40—60分钟,其余的中药煎煮20—25分钟即可。

上面就是为大家介绍的中药一般熬多长时间最好相关知识,此外还介绍了熬中药的注意事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祝你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食用中药的禁忌 中药的注意事项


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都十分忌讳药性跟饮食有相冲,那么吃中药的饮食禁忌有哪些呢?打算吃中药或者正在吃中药的你可千万别错过这篇文章,赶紧跟着小编来看看吃中药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食用中药的禁忌

1、忌生冷类

此类食物性多寒凉,主要作用为清热解渴,故适合热证疾病。但却易影响胃肠功能,因此虚寒体质者及胃肠病患者,当禁忌。如白萝卜性寒,具有消食、化痰、理气之功效,若体质虚寒及胃肠病患者食之,岂不寒上加寒,胃肠功能更差。另外,在同时服用人参和其它滋补药时,由于药性相恶,可降低或消除补药之效力,故萝卜与人参不宜同服。

2、忌辛辣类

此类食物多辛热,有通阳健胃之功效,若过多食用则易生痰动火,散气耗血,故该类饮食仅适合于寒证疾病者,而不适于阴虚阳亢之体及血证、温病、痔瘘、痈疖患者等。此类食物包括葱、蒜、韭菜、生姜、酒、辣椒等。

3、忌油腻类

此类食物包括动物的油脂及油煎、油炸的硬固食物。油腻有损脾胃健运,故凡外感疾病、黄疸、泄泻者当禁忌。油煎、油炸之食物质硬、燥热,不易消化,胃肠有病及“上火”者忌食。

4、忌发物类

此类食物均为动风生痰助火之品,由于疾病对食物选择程度的大小不同,其“发”亦有异。此类食物有蘑菇、香蕈、笋、芥菜、南瓜、公鸡肉、猪头肉、母猪肉等。

5、忌鱼腥类

此类食物多为咸寒而腥之品,且含有异性蛋白,易引起过敏反应,多食易伤脾胃并诱发疾病,故脾胃有病者不宜多吃,尤其是过敏体质者更不可食之。此类食物有黄鱼、鲤鱼、带鱼、蚌肉、虾、螃蟹等,而鲤鱼、沙丁鱼、鲇鱼、黄鱼、螃蟹、黄泥螺最易引起过敏。注意,鱼腥类食物亦属发物。

6、忌酸涩类

酸过多则对肠胃有刺激,故胃酸过多、胃肠溃疡患者禁食。涩者,大多含鞣质。如茶叶含有鞣质,而浓茶含量更高,与中草药同服时,可与中草药中某些蛋白质、生物碱、重金属盐结合产生沉淀,这就会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同时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也有影响。因此,在服用中草药时,一般不宜与浓茶同服。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