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肝按摩三穴位 牢记五个养肝建议

导读: 1、大敦穴 2、行间穴 3、太冲穴 下面是中医建议的春季如何养肝的小建议 1、少食冷酸食物多滋润 2、常晒太阳提高抗病力 3、早睡防春困,春捂要适度 4、户外多踏青防心灵“感冒” 5、饮食宜清淡多享“阳光餐”

  顺应天时变化,对自己的日常饮食起居及精神摄养进行相应调整,“未病先防,有病防变”加强对肝脏的保健正当其时。把肝这个解毒工厂建设好、经营好,人才不会得病,这里特别推荐三个脚上的肝经大药:大敦、行间和太冲,以及春季养肝的小建议,大家一起来看看。

  1、大敦穴

  大敦穴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它在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2、行间穴

  “行间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会导致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尖长泡等症,这表明火已经从肝经进入到心经,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3、太冲穴

  “太冲穴”在大脚趾缝往脚背上4厘米处,堪称人体第一大要穴。有人把“太冲穴”比作人体的出气筒,因为它是肝经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经的火穴,能够把肝气肝火消散掉。所以通过按揉“太冲穴”,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

  “太冲穴”很好找,在脚背上大脚趾与二脚趾结合的地方向脚腕脖子方向推,推到两个骨头连接的尽头就是太冲穴,按揉方法就是仔细找到最痛的点,然后从“太冲穴”向揉到“行间穴”。

  下面是中医建议的春季如何养肝的小建议

  1、少食冷酸食物多滋润

  “肝脏能调节气血,能帮助脾胃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还有调畅情志、疏理气机的功能。春季若养肝得当,可给身体带来一整年的健康。”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刘继洪称,春天阳气初升,肝气疏泄,阳气升发可散发聚集一冬的内热,此时适宜辛凉养肝,使肝气条达,故有“春重养肝”的说法。他建议人们利用饮食养肝,重滋润防过燥,平时应多喝水,多吃果蔬、马蹄、葱、姜、蒜、萝卜等,少吃醋、山楂、海蜇等冷酸食物。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邹敏超则指出,肝气、肝火易随春气上升,而肝阳旺盛,易导致高血压、眩晕、肝炎等疾病,还容易引发激愤、骚动、吵闹等情绪状态。因此,邹敏超提醒,春季养肝还需注意去肝火,一方面饮食宜清淡,多用夏枯草、桑叶、菊花或金银花、绵茵陈来调治身体,另一方面则应避免大怒、忧郁或长期郁愤。

  2、常晒太阳提高抗病力

  古云“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此时的天气时寒时暖,免疫力差或防护不及时的话,极易受疾病侵袭。不过,这一时期若能多晒太阳,不仅有助体内营养吸收,还能帮助提高身体抗病力。而从养生角度来说,春季多晒太阳也是简单且实用的养阳好方法。

  “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使人体产生维生素D,进而促使体内的重要元素钙的正常吸收。同时,紫外线具有很强的杀菌消毒作用,能杀灭皮肤和空气中的细菌。此外,紫外线还可刺激造血器官更好地工作,使体内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增加,抗病能力增强。”来自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分院的儿科医师邓琼晖建议,在这阳光还算“温柔”的季节里,多晒太阳,多些室外活动,可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因为头顶有百会穴,晒太阳时,人体通过百会穴可以吸进阳气。”据介绍,晒太阳是春季养阳的最简单且最实用的方法。邓琼晖建议人们,尤其是阳虚体质、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的人群都该多晒太阳,可选择阳气最旺盛的中午时段,让皮肤接触阳光。

  3、早睡防春困,春捂要适度

  万物复苏的季节里,调整好作息以适应大自然的特点同样是必要的养生之道。“晚上不要睡得太迟,建议不要超过11时,早上起床最好不要超过8时,养成早睡早起的生物钟,有助每日的精气勃发,还可防范春困。”刘继洪建议,早起后可以进行适当的散步或舒缓运动,有助思维活跃。不过,老年人睡眠质量不高,可早睡,但不一定要早起,中午应该午休,而儿童正值生长发育时期,也应该通过早睡来保证充足睡眠。

  据往年经验,春季一到,不少自恃强壮或爱漂亮的人早早就脱去保暖冬衣,一旦天气有变就容易生病,所以仍需坚持“春捂”,做好保暖。不过,专家也指出“春捂”不宜过度,而且应该注意衣物要宽松,若气温达到15°C时,就应该适当减衣,以防气躁。

  4、户外多踏青防心灵“感冒”

  一到春季,除了暖阳,更有绵绵细雨带来的潮湿感。据医院心理科统计,每逢多雨、潮湿、气压低的春季,抑郁、焦虑症患者便有所增加。变化无常且阴雨绵绵的季节,容易引起人脑分泌的激素紊乱,导致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加剧心理机能的混乱,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心理医生将其称为“心理感冒”。

  5、饮食宜清淡多享“阳光餐”

  “这个春节,先是儿子发烧咳嗽,后来老公犯了肠胃病,前两天又轮到我感觉浑身不舒服,真不知如何是好了。”都说春天是养生最佳时节,伴随立春到来,许多像黎女士一样“被疾病困扰”的市民们,都开始关心起养生保健这一健康大计。据中医养生专家介绍,春季养生需以养肝为先,宜早睡、少动肝火,另外还可多些“阳光餐”以助养阳。

春季养肝按摩五穴位 按摩行间穴去肝火

  春季养生要护好肝。中医认为,春季养生的关键点在于助阳生发,我们可以通过按摩身体的相关穴位,起到滋阴补血,养肝补肝的作用。春季多吃些酸味的食物也有助于肝脏的滋养,下面我们就为您介绍滋养肝脏的五大穴位,希望对您的身体健康所帮助。

  1、行间穴:

  “行间穴”位于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2、肝俞穴:

  肝俞穴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养肝不可缺少的养生要穴。肝俞与太冲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它的取法是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测对称,也就是两个。这个养生要穴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用太溪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滋水涵木”。

  4、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冲穴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经的原穴,大约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按摩刺激太冲穴,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5、大敦穴:

  大敦穴位于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大敦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春季养肝健脾按五穴位 按内关穴滋阴降火

  春季到了,气温也渐渐回升,而肝火也随着阳气一样旺盛起来,如不注意养肝护肝就会出现肝病。我们不妨在休闲的时候按一按5个穴位,就可以起到养肝护肝、健脾和胃的作用。

  1、内关

  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之处,在两根肌腱的中间,和腕横纹外侧的外关相对。

  一次用手轻轻按摩该养生穴位30下,可和胃宽胸,可降胃气,配合足三里治疗胃痛、呃逆、呕吐、打嗝;它可以镇静安神、滋阴降火,配合神门、三阴交治疗失眠、烦躁、内热、掌心发热、出汗等病症。

  2、神阙穴

  神阙就是肚脐眼,位于腹部中央,是循行于人体前面正中线任脉上的重要穴位。

  先把双手搓热,然后两手相叠,掌心以脐为中心做顺时针按揉。先从肚脐向上移动到胃脘,然后再向下移动到小腹,正反方向交替各按揉数十次。

  以手掌整体去按,然后以手指重点按揉神阙上的中脘、神阙两边的天枢、大横以及神阙下面的气海、关元、子宫等穴位,就可以起到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温经散寒、缓急止痛等作用。如果按揉之后再加上艾盐包等热熨神阙,效果更好。

  3、足三里

  位于膝下3寸、小腿的前外侧。

  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营养的来源,经常揉按足三里可以补脾健胃,增强抗病能力,使你保持旺盛的精力,延年益寿,因此说“常常拍打足三里,胜过食用老母鸡”。

  足三里也是保健艾灸的常用部位,“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常灸足三里可以增强免疫功能、益寿强身,对肠胃、心血管系统等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发病后及早艾灸可以使瘫痪肢体迅速恢复功能。

  4、三阴交

  在内踝上3寸的小腿内侧、胫骨后缘,和外踝上的绝骨相对。

  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主治病症:腹痛,肠鸣,腹胀,泄泻,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神经衰弱等。

  三阴交配合血海、隐白可以调经止带,治疗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不孕症;配合气海、关元可以补肾固精,治疗阳痿、早泄、遗精、尿频等病症;配合神门、内关相当于天王补心丹,可以养心安神、滋阴降火,治疗虚火上升、失眠等病症。

  5、阳陵泉

  位于膝下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的凹陷处,和小腿内侧的阴陵泉相对。

  该养生穴位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按摩此养生穴可治疗慢性胃炎、胃痛等。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可以治疗胁痛、口苦、黄疸等肝胆病变,阳陵泉下1~2寸有胆囊穴,可以配合用来治疗胆囊炎。

  阳陵泉位于膝下,是八会穴的筋会穴位,可以舒筋活络,治疗全身有关筋骨的病症,尤其对于下肢的麻痹、疼痛、水肿、膝关节屈伸不利等病症效果很好。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