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发烧怎么办?分享快速退烧法!

导读: 使用冷水枕 低温室法 冷敷法 多喝水 敷额头 全身温水拭浴 温酒精拭浴

使用冷水枕

体温38℃以上可使用冷水枕,乃利用较低的温度作局部散热。现在市面上的软冷水枕甚为方便,冷度也不会太冷,较大幼儿及儿童可用。但是不建议用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因为婴儿不易转动身体,会造成局部过冷而冻伤或导致体温过低。

低温室法

将病儿置于室温约为24摄氏度的环境中,使体温缓慢下降。为使其皮肤与外界空气接触,以利降温,需少穿衣服。有条件者,可采用空调降低室温。这种方法适用于1个月以下的小婴儿,特别是夏天,只要把婴儿的衣服敞开,放在阴凉的地方,他的体温就会慢慢下降。如果宝宝发烧时伴随有畏寒、寒战,就不能使用低温室法。

冷敷法

这个方法简便易行,用冷毛巾敷在前额,毛巾变热后再用冷水浸后重新敷用。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较用冷毛巾敷前额要好。

多喝水

有助发汗,排尿,降低体温,此外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体内流失的水份。不要给宝宝喝冷的水,因为宝宝发烧时经常伴随有胃肠道症状和咳嗽,喝冷水会加重这些伴随症状。要给宝宝喝温水。

敷额头

敷额头用稍凉的毛巾(约25度)敷在额头。

全身温水拭浴

将宝宝衣物解开,用温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温酒精拭浴

酒精擦浴将70%酒精兑自来水1/1,或75%酒精兑水1/2,放在一个小碗中。擦浴时将门窗关好,用纱布或柔软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擦患儿手心、脚心、腋窝和上臂内侧、前胸和大腿根部。稀释后的水温约为37~40℃,再擦拭四肢及背部;若直接用酒精擦拭,会让小朋友觉得很冷,很不舒服,甚至抽搐。

小孩反复发烧怎么办怎样退烧快 小孩反复发烧快速退烧的方法


小孩子的身体抵抗力比较差,日常生活稍微不注意可能就容易出现发烧,很多孩子都曾出现过反复发烧这种情况,面对孩子反复发烧,做好退烧工作很重要,那么小孩反复发烧怎么办怎样退烧快?下面为大家介绍。

小孩反复发烧怎么办怎样退烧快

1、给宝宝洗温水浴,或是用温水擦拭全身

给宝宝准备一大盆水,温度要和体温差不多,然后给宝宝洗澡,或是用湿毛巾蘸水给宝宝擦拭,尤其是颈部、腋窝、大腿根部可反复擦拭几次。

2、注意居住通风散热,少给宝宝穿衣物

孩子发烧的时候室内的温度不能过高了,夏天可吹电扇或是空调,并开窗通通风,保证室内外空气流通。冬天不要给宝宝穿得过多,睡觉也不要盖得过厚,当心散热不佳让体温上升更快。

3、用退热贴

现在很多人都购买退热贴来用,非常不错,直接贴在孩子的额头、后颈部、腋窝等地方,简单方便。

4、服用退烧药

上面这几种方法主要针对的是体温没有超过38.5度时选用的,但如果超过了这个度数,那么要及时给宝宝服用退烧药物了,布洛芬等比较常用。另外还有栓剂等也可以用。服用药物两次之间至少间隔4个小时,24小时不能超过6次使用,可两次退烧药物间隔使用。

关于小孩反复发烧怎么办怎样退烧快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今天分享的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祝你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小孩发烧怎么办?帮孩子快速退烧的方法!

一、冷敷法

这个方法简便易行,用冷毛巾敷在前额,毛巾变热后再用冷水浸后重新敷用。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较用冷毛巾敷前额要好。

二、低温室法

将病儿置于室温约为24摄氏度的环境中,使体温缓慢下降。为使其皮肤与外界空气接触,以利降温,需少穿衣服。有条件者,可采用空调降低室温。这种方法适用于1个月以下的小婴儿,特别是夏天,只要把婴儿的衣服敞开,放在阴凉的地方,他的体温就会慢慢下降。如果宝宝发烧时伴随有畏寒、寒战,就不能使用低温室法。

三、使用冷水枕

体温38℃以上可使用冷水枕,乃利用较低的温度作局部散热。现在市面上的软冷水枕甚为方便,冷度也不会太冷,较大幼儿及儿童可用。但是不建议用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因为婴儿不易转动身体,会造成局部过冷而冻伤或导致体温过低。

四、多喝水

有助发汗,排尿,降低体温,此外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体内流失的水份。不要给宝宝喝冷的水,因为宝宝发烧时经常伴随有胃肠道症状和咳嗽,喝冷水会加重这些伴随症状。要给宝宝喝温水。

五、敷额头

敷额头用稍凉的毛巾(约25度)敷在额头。

六、全身温水拭浴

将宝宝衣物解开,用温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七、温酒精拭浴

酒精擦浴将70%酒精兑自来水1/1,或75%酒精兑水1/2,放在一个小碗中。擦浴时将门窗关好,用纱布或柔软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擦患儿手心、脚心、腋窝和上臂内侧、前胸和大腿根部。稀释后的水温约为37~40℃,再擦拭四肢及背部;若直接用酒精擦拭,会让小朋友觉得很冷,很不舒服,甚至抽搐。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