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闭塞性脉管炎临床表现

动脉闭塞性脉管炎更多的叫做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原因多与吸烟、寒冷刺激、营养不良等因素密切相关,好发于40岁以下的男性患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表现分为三个时期:局部缺血期临床表现为肢体发凉、怕冷、麻木;肢体营养功能障碍期临床表现为病变肢体体毛部分脱失等;组织坏死期临床表现为足趾脱落等。

1、局部缺血期:

主要表现为病变肢体缺血,患者往往先出现肢体发凉、怕冷、麻木、疼痛等不适,有的患者会出现间歇性跛行,即步行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疼痛不适、不能行走,休息后可以再次行走,至相同距离后再次出现疼痛。

2、肢体营养功能障碍期:

在局部缺血期的症状基础上,又出现了病变肢体体毛部分脱失,趾甲增生、肥厚等营养障碍的表现。

3、组织坏死期:

患者在前两期病变基础上,出现了病变肢体的缺血性坏死,严重者甚至出现足趾脱落,最终结局往往为截肢。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主要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给予红花、丹参等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西药主要采用尿激酶溶栓、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对于严重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可以进行介入手术治疗,放置动脉支架,开通闭塞段的血管。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分期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分期:

第一期,局部缺血期。患肢麻木、发凉、怕冷,间歇性跛行,休息后缓解,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第二期,营养障碍期。除上述症状加重以外,疼痛转为持续性静息痛,夜间更剧烈。足背皮肤、足趾、手指、及小腿肌肉营养障碍,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第三期,坏疽期。患肢肢端发黑、干瘪、干性坏疽、溃疡形成。继发感染时,可以变为湿性坏疽。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区别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区别有多发年龄不同、病变累及的部位不同、引起的症状不同等。

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多发于20-40岁左右吸烟男性,病变主要累及中小动静脉,病变多位于小腿和足部血管,患者常有病肢怕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部分患者有反复发作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表现,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等发生相对较早。

2、动脉硬化闭塞症:

多发于老年人患者,病变主要累及大中动脉,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等疾病。一般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常呈周期性发作,经过较长时间后症状逐渐明显和加重,患者常有患肢怕冷、皮肤温度降低、皮肤色泽苍白或发绀、感觉异常等,因血管阻塞造成缺血性疼痛即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出现较晚。

本文Hash:d18b194b7c9012bca23dccd6622b557fcb6920c6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